設計讓城市重新呼吸 經濟部商業發展署 × 台灣設計研究院「商圈美學設計加值計畫」 以設計形塑台灣商圈新風貌

2025-11-01
重塑旗山老街入口,更新導覽資訊與設施共構場域印象。(資料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在城市的日常裡,美學不只是一種外觀,而是讓地方重生的力量。經濟部商業發展署攜手台灣設計研究院推動「商圈美學設計加值計畫」,以設計導入的方式翻轉地方風景。114年度選定新北平溪、桃園中原、彰化小西與高雄旗山四大商圈,從品牌識別、空間美感到組織經營全面升級,串聯108家店舖完成改造,展現「設計帶動經濟、文化創造再生」的地方創生實力。

新北平溪:以祈願文化重塑山城記憶

祈願文化轉譯設計語彙,老街入口成為商圈品牌新門面。(資料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在天燈光影與山城街巷之間,平溪用設計延續文化。團隊以「祈願文化 × 慢遊體驗」為主題,重構商圈品牌識別,自火車站延伸至老街立面,採用在地植物「大菁」藍染色系融入街道傢俱與指標,營造懷舊又清新的氛圍。同時推出地方刊物《平溪好評》,以影像與文字記錄人文與自然風貌,讓設計不只是視覺改造,更是文化的再詮釋與地方故事的再生。

策展導入街區節點,打造會說故事的休憩空間。(資料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祈願文化轉譯設計語彙,老街入口成為商圈品牌新門面。(資料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品牌形象融入場域節點,打造沉浸式街區體驗。(資料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桃園中原:設計介入街景,打造學區共榮生活圈

桃園中原商圈重塑品牌識別,結合停車場立面作大面積商圈品牌裝置亦為動線導引,強化旅客體驗。(資料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中原商圈作為學生與社區共構的生活場域,以「商學共融」為設計主題。此次改造從門面立面、停車場出入口到街頭電箱與雨遮帆布,統一設計語彙與色彩系統,讓整體街區更具品牌識別性。品牌裝置化為空間導引,讓人潮與視覺流線自然連結,呈現出年輕、活力且具文化感的現代城市樣貌。透過設計整合與協力經營,中原商圈不僅是消費據點,更成為學區生活的一部分。

推動57家達成共識更新雨遮,街區視覺全面升級。(資料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透過設計導入商圈與居民共融空間,讓商圈品牌識別成為地方文化的共同語言。(資料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彰化小西:從美學賦能到品牌共創的地方實驗

彰化小西商圈街區牆面變身拍照熱點,彩繪成為旅人與商圈品牌互動的介面。 (資料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小西商圈以「布業文化 × 吉祥意象」為靈感,將地方記憶轉化為設計語言。延續首年以「錢鼠」為主題的視覺符號,今年加入象徵富足的「金幣」圖像,建立商圈入口意象與散步節點,讓街區更具辨識度。同時強化組織經營力,推出自有刊物《小西有囍》,成為地方故事的平台。並策劃主題消費體驗活動,邀集世界麵包冠軍陳耀訓與精品甜點品牌法朋合作,讓設計成為創意產業與地方文化之間的橋樑。

延伸商圈在城市場域中的導向機制,自彰化火車站即建立商圈體驗起點 (資料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自商圈入口強化商圈品牌「小西伴線」曝光。 (資料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自商圈入口強化商圈品牌「小西伴線」曝光。 (資料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高雄旗山:設計導入老街紋理,延伸文化觀光半徑

以無人旅客中心概念翻轉大溝頂空地,設置景點介紹化為深度體驗的起點。(資料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旗山以「紅磚與拱門」為主調,打造融合歷史與當代語彙的區域品牌。導引系統以圓弧線條與深紅色系呼應老街人文底蘊,使公共設施自然融入街景。更在「大溝頂」空間導入「無人旅客中心」概念,透過互動導覽系統,帶領旅客探索旗山在地文化據點,延伸觀光動線與停留時間。設計讓地方記憶重生,也讓旗山在歷史脈絡中開出新光。

旗山店家輔導:老街指標店家、百年老店「枝仔冰城」整併空間動線,以中島平台強化主視覺、聚焦品牌核心,聚焦商品展示。(資料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停車場入口增設地圖標示,從抵達的第一步開始,望向指標旗尾山,作為認識品牌的起點。(資料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高雄旗山店家輔導:在地老饕店家「101包子」,立面清整、讓品牌視覺統一、產品展示與服務動線焦點集中。(資料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DATA:台灣設計研究院
EDIT:Jimmy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