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協會、生技醫界齊心聯手 啟動「癌療後皮膚修復公益贊助計畫」 打造台灣醫美新典範

2025-09-12

近年來,台灣人赴海外接受醫美療程蔚為風潮,但境外醫療轉介潛藏安全與責任風險,病患權益難以保障。台灣醫美產業除具備專業與國際水準外,更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此次由產業協會、醫美集團與生技公司攜手推動「癌療後皮膚修復公益贊助計畫」,結合醫學專業、公益資源與臨床實證,為癌症療後患者提供安心修復與自信新生,也展現台灣醫美的公益與專業價值。

近年來台灣人赴上海、韓國接受醫美療程的風潮興盛,據韓國健康福利部統計,2023年韓國醫療院所治療來自近200個國家的旅客,人次超過60.6萬,而雖然台灣不是人次第一高的國家,但成長率是當中之冠,高達866%,換算2023年約有1.2萬名台灣人到韓國接受醫療服務。

「境外醫療轉介」以低價及退稅政策吸引不少消費者,但背後隱藏著手術安全、宣傳行銷違法、高抽成(50%以上)業務招攬手段,加上術後追蹤困難、語言文化差異、醫療責任歸屬不明、真假貨難辨識等風險,病患權益難以保障,更隱藏國家經濟和安全危機。

產業協會除了呼籲政府正視違法轉介行為之外,也強調台灣醫美擁有嚴謹的法規核心,以保護消費者的健康安全,且提供客製化科學治療方案,能帶給消費者更精準、安全、有效的醫美體驗。

在醫美產業耕耘超過20年、台灣醫學美容品質保障協會理事長 曾毓娟表示:「醫美產業的核心價值不應只停留在價格與行銷的競爭,而是回歸專業、品質與責任。台灣醫美不僅擁有國際水準的醫療技術,更具備完善的醫療責任制度與術後照護機制,同時也提醒消費者在選擇療程時務必認明原廠正貨,以免因貪圖低價而承受安全風險。唯有堅持正規產品與專業醫師操作,才能確保療程效果跟安全性,讓醫美真正發揮提升自信與生活品質的價值。」

而台灣醫美的價值不僅於此,更在於承擔公益與專業責任,觀察到許多患者在癌症治療後,雖成功戰勝病魔,卻仍須長期面對皮膚乾燥、發炎、色素沉著與傷口癒合不良等副作用,這些問題不僅影響外觀,更衝擊患者的自信與生活品質。為了讓療後修復更完整,此次由台灣美容醫學產業全國聯合會與台灣醫學美容品質保障協會共同號召,結合生技、醫界、基金會等力量,正式啟動「癌療後皮膚修復公益贊助計畫」,期望透過醫學專業、生技研發與公益資源的結合,為癌症療後患者帶來新生契機。

參與此次計畫單位包含台灣美容醫學產業全國聯合會、台灣醫學美容品質保障協會、星醫美學集團、星和醫美、淨妍醫美集團、佳醫集團、晶鑽生醫股份有限公司、尚凌醫美診所、逆時整形外科診所、瑞倍佳美容醫學中心、魅力必緹診所、巨興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思必瑞特生技股份有限公司、博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星誠細胞生醫股份有限公司、兆寶生技有限公司、星美光電儀器股份有限公司、高德美大藥廠、可若夫生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呼籲更多單位加入協力推動,讓「台灣醫美=公益+專業」成為新品牌形象。

當中,由星醫美學集團推出的超預防醫學線上諮詢平台,集結了台灣細胞治療百大認證名醫,共同為患者把關療程安全,提供專業諮詢,讓整體計畫兼具醫學專業權威及公益透明性。台灣美容醫學產業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蔡豐州表示:「除了協助病友走過癌後修復的重要階段,更是台灣醫療生技產業向國際展現專業與公益價值的實際行動。此計畫背後凝聚了全聯會的巨大號召力、生技產品臨床佐證、診所團隊醫療能力以及百大名醫專業背書,擁有多重保障,台灣醫美不只是讓人變美的產業,更是承擔起公益與專業責任的力量。」

對患者而言,這項計畫不僅能減緩癌療後的皮膚不適,更能在專業醫師的陪伴下重拾自信,提升生活品質;對產業而言,眾多醫美診所共同參與公益行動,展現了醫美產業的社會責任,也在國際間建立「台灣醫美皮膚修復」的專業形象;醫療層面上,百大名醫的專業參與不僅保障了療程安全,也將累積更多臨床數據,推動台灣在預防醫學上的全球影響力。

修秘凍晶外泌體濃度超過600億顆,幫助術後肌膚修護保養

已服務超過上萬名乳癌病友及長期康復者的乳癌防治基金會,於此次計畫中將協助進行癌後病患關懷,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 張金堅教授表示基金會可幫助調整病友的身心狀態,維持與社會的連結,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並重新找回正常生活的步調與樂趣,也期望各方基金會能共同參與。

除此之外,星誠細胞生醫將提供旗下產品-修秘凍晶予協助推動此次計畫的單位,知名醫美品牌-星和醫美也將率先響應此公益贊助計畫,承諾旗下診所每家每月提供5個免費治療名額給癌症術後患者,以此作為示範。

星和醫美創辦人林信一指出,癌症治療中許多放療、化療藥物價格昂貴,因此此類公益活動更顯重要,星和醫美將利用現有資源,如幫助皮膚修護的修秘凍晶等產品用於公益照護,形成公益網絡。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