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太平洋的晨光中,一座隱身金樽海岸的美術館,讓台灣東海岸成為亞洲最詩意的藝術地景。江賢二藝術園區宛如漂浮在海霧中的私人美術館——被山環抱、向海而生。10月25日開幕的新展「光之花園 & 歐洲隨筆」,由83歲藝術家江賢二親手揭幕,以光為筆、以自然為畫布,展現藝術家晚年最純粹而自由的創作能量。

光之花園——太平洋的顫動,藝術家的第二個生命
走進江賢二藝術園區,陽光、浪潮與畫布共呼吸。《光之花園》系列正是他從台北遷居台東後的心靈自畫像。十八年來,他凝視著海、追隨著光,將時間的流動與生命的溫度融入色彩。
這次新作摒棄繁複筆觸,轉而以強烈的光譜與對比呈現生命的純粹能量。「我畫的不是花,我畫的是光,是空氣,是台東的大自然。」他這樣說。當夕陽灑落金樽海灣,畫中那抹橙紅與現實交錯,彷彿天地在畫中延展。
《光之花園》不僅是作品,更像是一首寫給太平洋的詩——自由、透明、充滿呼吸的節奏。園區也特別開放畫室,讓觀眾能近距離感受藝術家創作的靈光,從顏料氣息與筆觸間,看見「光」誕生的瞬間。

歐洲隨筆——從巴黎到里斯本,旅人的色彩與心境
當海的盡頭化為歐洲的地平線,江賢二在巴黎與里斯本的旅途中找到了另一種「光」。
巴黎的繁華、里斯本的靜謐,在他的筆下化為兩種截然不同的情緒色調。《歐洲隨筆》系列是他用油畫棒記錄下的視覺日記——色彩濃烈而輕盈,筆觸如呼吸般自由。
特別是里斯本作品,光線「清脆」如琴音,在粗紙與顏料摩擦間,流露旅人對時間的溫柔理解。展場以更替方式呈現這些小幅作品,每次造訪都能看到不同的篇章,宛如一段段未完的歐洲詩篇。
正如策展人李梅齡所言:「江賢二的畫,不在於風景,而在於風景裡的靈魂。」他的歐洲,不是地理的旅程,而是心靈在光影之間的延續。
2F一景-scaled.jpg)
-scaled.jpg)

-scaled.jpg)
海與藝術的呼吸——一座為光而建的私人美術館
在太平洋風聲中,江賢二的夢想終於實現——他在台東東河鄉金樽建起了自己的藝術園區。這不只是展覽空間,更是一座「會呼吸的美術館」。
由畫室擴建而成的園區,保留藝術創作的原貌,讓建築與自然無縫銜接。當海風掠過畫框,藝術與風景共鳴,形成獨特的感官交響。園內「德布西咖啡」能遠眺海天一線,餐桌成為欣賞藝術的延伸舞台。從展覽到音樂沙龍,園區以流動的形式讓藝術融入生活。
江賢二說:「台東給了我第二個藝術生命。」如今,他將這份生命力回饋給土地——讓每一位走進園區的旅人,在光與海之間,重新學會如何觀看、如何呼吸。這裡,是東海岸最美的藝術花園,也是台灣獻給世界的一封光之信。

【「光之花園 & 歐洲隨筆」開幕活動與音樂會】
地點:江賢二藝術園區
參加:預約購票入園後,現場免費參加,額滿為止
- 10/25 (六) 15:00-15:45 江賢二與策展人李梅齡對談
- 10/26 (日) 14:30-15:10 策展人李梅齡導覽(名額40名,14:10於接待中心登記)
- 11/15 (六) 15:30-16:00 音樂沙龍 | 大提琴家陳世霖、鋼琴家藤原美希
- 11/30 (日) 15:30-16:00 音樂沙龍 | 吳詠隆班多鈕與李昀潔小提琴協奏
[同場加映]2025臺東藝術節
地點:臺東縣政府文化處藝文中心演藝廳 (購票請洽OPENTIX售票系統)
- 11/1 (六) 19:30 聲景音樂劇場 | 極境尋光-走進江賢二
DATA:江賢二藝術園區
EDIT:Jimmy
